据深交所网站消息,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定于2022年10月13日召开2022年第73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届时将审议安徽万邦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邦医药)等3家公司首发事项。
【资料图】
大背景来看,美国生物技术行政命令细节落地后,引发生物医药板块震荡,9月27日,该板块掀涨停潮,华康医疗、紫鑫药业、双成药业、大博医疗等多股涨停。行业动荡间,万邦医药闯关IPO自然收到众多关注。
关注市场体量、应收账款
公开资料显示,万邦医药成立于2006年,从事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和仿制药药学开发到临床研究的全流程一站式CRO(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机构)服务平台。
2021年9月,万邦医药递交招股书并获受理。今年9月14日,万邦医药再次更新招股书,并就第二轮问询函进行回复。9月16日,深交所发出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
根据招股书信息显示,本次IPO,万邦医药拟募资4.84亿元,其中4.04亿元用于“药物研发及药代动力学工程中心项目”,8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万邦医药上会概况一览 来源:东方财富网
凤凰网安徽了解到,一种新药物的研究到上市销售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和长周期的复杂 系统工程,需要化合物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申请与批准、临床研究等多个复杂的阶段,CRO行业孕育而生。近年来,随着医改大潮,药企对创新药需要大增,促进了CRO行业的蓬勃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CRO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220亿元增至2020年的52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4.11%,预计2025年增至1583亿元。
行业的利好带来的是全部企业的吃鲜,万邦医药因此一路保持向上势头。招股书信息显示,2019年-2021年万邦医药营收分别为1.03亿元、1.39亿元和2.11亿元,归母净利2660.14万元、5451.56万元、8187.03万元,保持较高的增速。但其业务规模也相对偏小,以CRO业龙头泰格医药为例,2019年至2021年收入为28.03亿元、31.92亿元和52.14亿元;对应净利8.42亿元、17.5亿元和28.74亿元,差距显而易见。
万邦医药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面临着市场竞争的风险,从国际市场来看,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集中度也较高。国际 CRO 企业如
IQVIA 以及 Covance 等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实力均在行业中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并且随着国内医药企业研发服务需求的不断上升和研发外包需求的不断增强,国际 CRO 企业近年来陆续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从国内市场来看,CRO 企业竞争激烈但市场集中度较低,主要系国内 CRO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所致。然而,近年来,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等国内 CRO 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积极进行产业布局,进一步加剧了国内 CRO 行业的竞争。
来源:万邦医药招股书
另一方面,行业背景下,带量采购带来的降本提质,让药企对创新药商业化效率、研发质量要求提升、相应支付费用却没提升甚至还有下滑,激烈竞争加剧了行业吸虹、头部效应。如此种种对万邦医药这样的中小企业不甚友好。
国际市场看,IQVIA、Covance、PPD、Parexel 等大型CRO企业,陆续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国内药明康德、泰格、康龙、诺思格等头部企业占据不小市场份额。如药明康德约占16%,康龙化成、泰格医疗占6%、4%。
如此背景下,万邦医药,业务层面压力可想而知。
此外,另一方面数据显示,报告期各期末,万邦医药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合计余额分别为1393.59万元、2867.69万元及5404.97万元,占当期营收比为13.52%、20.61%及25.60%;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 8.31、6.53 及 5.10,面临着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和坏账风险。
研发费率持降 远低同行均值
据凤凰网安徽了解,CRO行业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行业,对核心人才及核心技术有着较强的依赖特征。与同行相比,万邦医药目前的研发团队规模相对小得多。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度,万邦医药研发人员仅198人,而万邦医药列举的同行业可比公司中,泰格医药研发人员多达7429人、博济医药823人、百花村586人、阳光诺和716人,均高于万邦医药。
在研发投入方面,万邦医药的研发费用虽然有所增长,但研发费用比例却连续下降。2019年至2021年,万邦医药研发费用分别为673.46万元、778.31万元、1034.74万元,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为6.54%、5.59%、4.9%,呈逐年下降趋势。
有限的研发投入,带来的是发明专利的缺失,据统计,万邦医药截至招股书签署之日仅有4项专利,发明专利更是仅2项。而药明康德(603259)专利数量多达2100项,其中发明专利1700件。2021年,泰格医药专利储备30项专利;阳光诺和专利储备22项发明专利;百诚医药(301096)、百花村分别为15项、60项。
差距如此之大,万邦医药想要在行业内崭露头角恐怕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来源:万邦医药招股书
实控人分红2125万元 却无钱却无钱实缴
除竞争力不敌行业龙头外,万邦医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在疑问。
万邦医药创始股东有4人,分别为许成法、陶春蕾、吴劲松、吕谊萍。至招股书签署日,万邦医药实控人为陶春蕾、许新珞母子,二人合计持股82.99%。
来源:万邦医药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展过程中,万邦医药曾进行过一次减资。2019年4月,万邦医药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减资至100万元,减少的注册资本为尚未实缴的出资部分。
万邦医药在对深交所问询的回复中解释,减资原因是为了减轻实控人(此时公司股东仅陶春蕾、许新珞母子二人)的实缴资本筹措压力以及平衡实缴注册资本与认缴注册资本之间的差距。
但据梳理发现,2018年12月,万邦医药曾现金分红2125万元,由陶春蕾、许新珞二人获得。其中,陶春蕾取得税后分红款119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理财、房产等;许新珞分红款510万元,用于购买理财产品。
这也不得不让人疑惑,刚在4个月前获得2000多万元分红的实控人,在4个月后却无法实缴900万元注册资本。万邦医药给出的“实控人存在实缴资本筹措压力”的解释,似乎无法服众。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